成都協(xié)和三年級語文一對一補習班聯(lián)系方式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不進位加》教案(九)教材分析:本課教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重點解決豎式計算。教材仍然以參觀博物館為實際背景,通過求學生人數(shù)引出數(shù)學問題,列出算式,同時對照小棒圖有序地安排豎式計算過程。計算時讓學生先口算直接得出算式的和,再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是誰和誰相加的,以此突出相同數(shù)位相加的計算方法,為后面的筆算做好準備,然后再對照小棒圖寫出算式,引導學生計算。再列豎式計...
,戴氏教育小升初補習班,初一文化課提分復習,讓孩子提前適應初中上課方式,做到學習思維的轉(zhuǎn)變。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教案(十)
課題:加減混合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逐步形成運算能力。
2.讓學生感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函數(shù)思想、轉(zhuǎn)化思想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熟練正確用連寫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會正確計算三個數(shù)的加、減法。
2.正確區(qū)分加、減法計算中的進位與退位。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4題,先指導理解題意,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2.完成練習五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并請個別學生說說有小括號兩題的運算順序。
3.筆算。
(1)回顧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完成練習五第7題。(分三組每組完成兩小題,3人板演,其余學生自主完成)集體評判這兩個同學做的好在哪里?錯在哪里?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三單元《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教案(十)】相關文章:
人教三上數(shù)學第三單元《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九)
第一課時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單元《不進位加》教案(十)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2-13頁的例1、例2,完成第12、13頁的做一做。教學要求: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教學重點: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讓學生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會用毫米、分米做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
3.初步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2.難點: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師: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帶子。
生:一把小尺子、一根帶子、一枚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米、厘米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1米、1厘米大約有多長?
2、復習量法:
(1)量物體的長度一定要注意把物體的一端對著尺
子的什么刻度線?
(2)認整厘米
A.判斷:這種量鉛筆的方法對不對?
B.錯在哪里
【人教三上數(shù)學第三單元《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九)】相關文章:
,
上課方式:"一對一"VIP班 "2-6人"精品小班 "10余人"大師班課程特色:名師輔導,高分保優(yōu)
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暑假班搶先優(yōu)惠報名!
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案(六)認識線段1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空間觀念。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2學情分析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