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洛帶三年級體育課輔導計劃報名時間 _戴氏小學補習班
導學案設計課題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1.引導學生經(jīng)歷新知探究的過程,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學生經(jīng)歷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探究過程,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運算順序。在教學例題時,鼓勵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讓學生討論例題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充...
,上課方式:"一對一"VIP班 "2-6人"精品小班 "10余人"大師班課程特色:名師輔導,高分保優(yōu)
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暑假班搶先優(yōu)惠報名!
導學案設計
課題 |
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從舊知引入,通過遷移掌握新知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本設計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出發(fā)點,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間,從嘗試把兩個分步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到依據(jù)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探究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計算,教師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xiàn),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jīng)歷對混合運算認識、理解和計算的過程,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乘法口訣卡片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1.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2.引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1.觀察畫面,自由發(fā)言,交流收集到的數(shù)學信息: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1.先補充問題,再列式計算。
(1)有20個乒乓球,17個小皮球,________?
(2)飛機上有大人和兒童一共57名,其中大人有38名,____________?
二、嘗試探究,明確算理。(20分鐘)
1.教學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探究方法。
①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要計算“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需要哪些條件?
②引導思考:這兩個條件題中是否都已具備,如果有的條件題中沒有給出,怎么辦?
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解題方法,并列式解答。
④選派代表在班級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講解兩步綜合算式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1)教師邊板書邊闡述書寫格式規(guī)范。
(2)鼓勵學生大膽總結運算順序。
3.計算15÷3×5。
(1)組織學生討論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2)要求學生按脫式計算的格式書寫。
(3)集體訂正,總結計算方法。
4.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兩道題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5.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6.教學例2。
(1)觀察例2情境圖,鼓勵學生分析圖意,說一說從圖中能知道哪些內(nèi)容。根據(jù)題目的哪些條件可以求出問題。
(2)引導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與其他同學交流這樣列式的理由。
(3)要求學生匯報算法,板書記錄。
(4)組織學生觀察這些算式,交流發(fā)現(xiàn)。
(5)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總結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1.(1)討論交流,自主探究。
①交流題意,找到解決問題應具備的相關條件。(要知道中午時有多少人和下午又來了多少人)
②學生思考,并集體交流:中午時閱覽室有多少人題中沒有給出,所以要先求出中午時閱覽室有多少人。
③獨立解答,并在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
④各組選派代表,匯報本組的解題方法,并說明這樣計算的理由。
2.(1)認真觀看教師的書寫過程,明確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2)嘗試計算并交流,總結運算順序: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和減法,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3.(1)觀察后,討論這道題的運算順序,預設: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2)按教師講解的脫式計算的格式進行計算和書寫。
(3)把自己的計算過程與其他同學交流,明確計算方法
4.思考、討論、集體交流。明確:第一道題只有加、減法,第二道題只有乘、除法,都屬于同級運算,并且都沒有小括號。
5.認真傾聽,理解只含有同級運算且沒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6.(1)認真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圖中的內(nèi)容,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2)嘗試列出綜合算式并計算,互相交流并說明理由。
4×3+7=19
7+(4×3)=19
7+4×3=19
(3)匯報算法。
(4)觀察算式,匯報:不管乘法在前,還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5)認真傾聽教師的總結,明確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把下面各題中的兩道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
(1)6×7=42
42+15=57
(2)15+6=21
24÷4=6
________
3.填一填。
(1)在12+42÷6這道算式中,要先算( ),再算( )。
(2)在沒有小括號的算式里,應先算( ),再算( )。
(3)在52+8×7這道算式中,既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法,再算( )法。
4.看圖列式計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10分鐘)
1.完成教材48頁“做一做”。
強調(diào):計算兩步混合運算的算式時,必須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50頁5題。 先計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1.獨立完成,選擇一道題與同桌互相交流算法。
2.在比較大小時,要注意運算順序。
5.體育老師買了一條36米長的繩子,做長跳繩用去15米,做短跳繩用去8米,還剩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5分鐘)
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沒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導學案設計】相關文章:
導學案設計課題解決問題課型新授課設計說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在連續(xù)兩問問題基礎上的提升。連續(xù)兩問的問題是由兩個相關聯(lián)的用一步計算解決的問題構成的,解答第二個問題時需要將第一個問題解答的結果作為第二個問題的一個已知條件。本節(jié)課學生第一次接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其掌握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到后續(xù)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本節(jié)課的設計著重讓學生學會解題的步驟。1.認真地讀題,多讀幾遍,直到把題意讀懂。2.找到已知條件和...
導學案設計
課題 |
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1.引導學生經(jīng)歷新知探究的過程,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學生經(jīng)歷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探究過程,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運算順序。在教學例題時,鼓勵學生先獨立解答,然后讓學生討論例題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理解、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運算能力。
觀察、比較、分析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本設計通過有括號和沒有括號的算式的對比,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發(fā)現(xiàn)其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通過分析、理解有括號的和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鞏固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練習本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效果檢測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5分鐘)
1.脫式計算,并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課件出示)
7×7-5
77-42÷7
2.引入新課。
1.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然后和同學交流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明確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
1.計算。
25-9+36
63÷9×5
46-7×4
二、引導發(fā)現(xiàn),探索新知。(20分鐘)
1.課件出示:7×(7-5),(77-42)÷7,引導學生觀察算式,鼓勵學生獨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2.引導學生討論兩道題的運算順序,并說明理由。
3.講解運算順序,強調(diào)書寫格式。
4.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辨析不同的運算順序。
分別比較7×7-5、7×(7-5)和77-42÷7、(77-42)÷7兩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5.引導學生總結算法。
1.先認真觀察算式,思考運算順序后,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被指名同學在黑板上演示自己的計算過程。
2.根據(jù)自己的計算過程,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運算順序。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明確: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3.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解,明確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書寫格式。
4.認真觀察算式,組內(nèi)討論,集體交流: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每組兩個算式中的數(shù)都一樣,其中一個有小括號,一個沒有小括號。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沒有小括號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5.自主總結歸納:一個算式里帶小括號,不管小括號里是哪種運算,都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選一選。
(1)2+3×4與(2+3)×4的得數(shù)( )。
A.相等 B.不相等
(2)9×(3+4)和6+11-7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 )。
A.除法 B.加法 C.乘法
3.比一比,算一算。
(1)7×5-2
7×(5-2)
(2)36÷4+2
36÷(4+2)
4.計算。
(21-18)×8
45÷(3×3)
6×(49-40)
三、鞏固練習。(10分鐘)
1.完成49頁2題。
以對比的形式出示此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帶小括號與沒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和結果的不同。
2.完成教材50頁4題。引導學生正確地判斷運算順序并計算。
1.認真觀察、比較,獨立完成此題,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
2.認真觀察題中的運算,明確運算順序后,獨立進行解答。
5.判斷。
(1)10+15÷5=(10+15)÷5( )
(2)5×(3-2)=5×3-2( )
(3)2×4×3=3×2×4( )
(4)60-(30-20)=60-30+20( )
四、課堂總結。(5分鐘)
1.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
2.布置課后學習內(nèi)容。
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導學案教學案】相關文章:
,
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
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成都小學文化課補習上百校區(qū),就近咨詢,專屬定制學習提升方案
教案設計設計說明本設計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算式——回憶運算順序——規(guī)劃計算步驟——按順序進行計算——反思并積累體會”的過程,一方面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解題思路和過程,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合理性。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運算順序,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1.注重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解題思路和過程。由于學生有了一定的用兩步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本設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喚起學生對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