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塊石小學生語文補習好不好 _戴氏小學補習班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第九單元《時、分、秒》教材分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第九單元《時、分、秒》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基礎(chǔ)上編排的。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能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還能識別鐘面上的整時剛過或不到整時的時間,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可利用的資源。先編排時、分的教學,然后教學秒。把時和分結(jié)合起來教學,有利于學生感受時間。...
,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
戴氏教育小學文化課補習培訓,成都小學文化課補習上百校區(qū),就近咨詢,專屬定制學習提升方案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第十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第十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觀察物體能夠了解它的形狀、大小、結(jié)構(gòu),是認識物體的重要途徑。在觀察物體時,能不能抓住某一物體區(qū)別于其他物體的主要特征,往往受制于觀察能力的高低。然而,觀察能力是在觀察物體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本單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進行觀察物體的教學,讓學生觀察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特征明顯而且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的物體,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初步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能力。
第94頁上面的一道例題呈現(xiàn)兩張在教室里拍攝的照片,要求找出在教室前面拍的那張照片,還要說出另一張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攝的。在教室的前面拍照,相當于站在教室的前面向后面看;在教室的后面拍照,相當于站在教室的后面向前面看。兩張照片里有相同的物體,也有不同的物體。即使相同的物體,看到的樣子也是不同的。這些內(nèi)容,能讓學生體會觀察物體要站在確定的位置上,如物體的前面或后面、里面或外面,還能體會站的位置不同,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樣子是不同的。
“想想做做”第1題是配合這道例題編排的,兩張照片是分別站在同一學校的校門里面向外拍攝和站在外面向里面拍攝的,再次讓學生感受觀察的結(jié)果與觀察者的站位以及視線的方向有關(guān)。要注意的是,例題和習題反映的都是學生熟悉的空間情境,作出正確判斷憑借的是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尤其是對教室、校門這些空間情境感性認識的積累。如果要求學生對陌生的空間情境里的內(nèi)容進行類似例題那樣的判斷,是不恰當?shù)摹?/p>
第94頁下面的一道例題,呈現(xiàn)的情境是四個小孩在玩具猴的四周拍照,各人的照片不同,要求學生辨別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從這個情境可以知道,例題的教學內(nèi)容是在物體的前、后、左、右四個位置進行觀察活動,并能判斷出看到的物體形狀。對這道例題的編寫要領(lǐng)會三點: 一是教學內(nèi)容用拍攝照片的形式呈現(xiàn),不僅是為了激發(fā)興趣,而且是引導學生專注地觀察小猴。因為拍照就在觀察,照片上猴的模樣是可以看到的。二是辨別各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需要親自到各個位置上觀察,了解每個位置看到的樣子,作為選擇照片的參照。
教學要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觀察實物的條件與機會,不能僅讓他們看著教材的情境圖去辨別照片是誰拍的。因為情境圖上只能清楚地看到猴的一個面,另三個面不能完整地看到,甚至一點也看不到,分辨照片就失去了直觀表象的支持。三是猴的正面照片是誰拍的已經(jīng)找出來了,余下的三張照片讓學生自己判斷。其中猴背部的照片是誰拍的很容易知道,兩張側(cè)面照片看上去差不多,較難分辨。情境圖里猴的一個側(cè)面正對著學生,降低了辨別的難度。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兩張猴的側(cè)面照片,比較有什么不同,體會各是哪個小孩拍的,從而感受如何抓住物體的主要特點進行觀察?!跋胂胱鲎觥钡?題是配合這道例題編排的。汽車是常見的交通工具,學生比較熟悉。根據(jù)教材里三個孩子觀察汽車時所站的位置,學生能夠想出這三個孩子各看到了什么,從而進一步體會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會看到不同的情形。第3題要求先在一個位置上看茶壺,找出與看到的形狀相同的那幅圖,然后說出在其他三個位置上看這個茶壺,分別會是哪幅圖。
由于學生沒有在這三個位置上觀察茶壺,只能聯(lián)系看小猴獲得的體驗進行推理,有利于發(fā)展空間觀念。在說出其他三個位置看到的會是哪些圖以后,如果讓學生到這些位置上實地觀察,驗證剛才的判斷,反思進行的推理,能獲得對觀察物體方法與要領(lǐng)的進一步體驗。
【第十單元《觀察物體》教材分析】相關(guān)文章: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第九單元《時、分、秒》教材分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第九單元《時、分、秒》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基礎(chǔ)上編排的。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能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還能識別鐘面上的整時剛過或不到整時的時間,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可利用的資源。
先編排時、分的教學,然后教學秒。把時和分結(jié)合起來教學,有利于學生感受時間。由于1小時的時間比較長,一節(jié)課的時間還不足1小時,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分”來體驗“時”。另外,認識鐘面上的非整時時刻,需要綜合應(yīng)用時和分的知識。
1. 看看、數(shù)數(shù)、算算,了解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第88頁例題利用小女孩7時30分上學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看鐘表的愿望。提出的三個問題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首先要理解大格和小格的意思,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就很容易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可以5格5格地數(shù)出來,在一年級(下冊)教材里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安排。
認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要能正確、迅速地說出幾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如7個大格里有35個小格),這是順利說出鐘面上的時間是幾時幾分所需要的能力。2~9個大格里各有多少小格,要聯(lián)系乘法口訣記憶。10個大格、11個大格里面分別有多少個小格,可以通過45加5、再加5幫助記憶。
2. 初步形成1時、1分的觀念。
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是本單元的教學任務(wù)。1時、1分是基本的時間單位,學生認識1時和1分要經(jīng)歷充分的活動與體驗。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第八單元《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二)》教材分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第八單元《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二)》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7~9的乘法口訣、用口訣計算一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相應(yīng)的除法,是在學生認識了乘法和除法,掌握1~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chǔ)上安排的。本單元內(nèi)容分成五段,前三段依次是7、8、9的乘法口訣和口訣求商。第四段是整理全部乘法口訣,進行乘、除兩步計算。第五段...
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都是有關(guān)時、分的知識。教材以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在鐘面圖上用色塊顯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意思,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知識。形成1時、1分的觀念必須體驗它們的長短?!跋胂胱鲎觥本幣帕嗽S多體驗1分的活動,有1分鐘脈搏大約跳動的次數(shù)、大約做眼保健操的節(jié)數(shù)、跳繩的下數(shù),還有1分鐘能完成口算的題數(shù)等。這些活動要在課堂里逐一落實??捎山處熣莆?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專心地數(shù)數(shù),并通過在括號里填這些數(shù)量,反思1分鐘能做些什么。這樣,他們對1分鐘有多長就會有切身感受,這就是1分時間的初步觀念。
1小時比較長,在一節(jié)課上無法直接體驗。為此,教材設(shè)計了兩條體驗1小時的途徑: 是利用時、分的進率,從對1分的感受聯(lián)想60分會有多長,體驗1小時有多長;另一條是“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一節(jié)課的時間加一次課間休息時間,再加上若干分鐘正好是1小時來體驗。由于學生對一節(jié)課和一次課間休息的時間是有感受的,因此能間接地體會1小時有多長。關(guān)于時、分間的進率,要通過撥鐘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教材的安排是撥分針,讓分針走60個小格,看時針同時走了幾大格。通過分針走60小格(即60分),時針剛好走1大格(1時),推理得到1時=60分。
“想想做做”第4題說出時針從12走到另一個數(shù)的位置上是多少時間,為下面認讀鐘面時間作鋪墊。
3. 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在學生已能認讀鐘面上整時時間的基礎(chǔ)上,第90頁例題教學認讀非整時時間。第一個鐘面,教學怎樣看時間以及怎樣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出現(xiàn)8時零5分的鐘面,學生聯(lián)系已有經(jīng)驗?zāi)芸吹竭@個時間是“大約8時”,是“8時剛過”。鐘面上的一個扇形色塊,有助于學生看出分針的位置是從“12”起走了5小格,鐘面上的時間是“8時過5分”。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時間要說成“8時零5分”,可以寫作“8:05”??梢?,首次認讀鐘面上的非整時時間是以“大約幾時”為起始,經(jīng)歷“幾時剛過”→“幾時過多少分”→規(guī)范地讀、寫時間的過程,有意義地接受讀、寫鐘面上時間的方法。
例題中認識第二個鐘面上的時間是教學難點。由于時針非常接近“4”,學生往往誤讀成4時55分。教學時首先要明白這個時間是“快到4時”,進而看出“4時少5分”。然后利用鐘面上的扇形色塊,幫助學生理解“4時少5分”也就是“3時過55分”。這里的55分可以從11個大格是55個小格得出,也可以通過60小格減5小格算得??梢姡鉀Q難點要正確辨認鐘面上的時間是4時少5分,并把它轉(zhuǎn)化為3時過55分。
“想想做做”第1、2題都是認讀時間的練習,教材作出由易到難的安排。第一個鐘面上的分針在“12”~“6”的范圍內(nèi);第二個鐘面是分針走過“6”以后的時間;第三個鐘面是分針接近“12”,且未到“12”的時間。每個鐘面都用扇形色塊幫助理解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從而正確認讀時間。第四個鐘面是分針剛過“12”的時間,隱含了可以與第三個鐘面進行比較的內(nèi)容。在學生認讀鐘面時間的時候,要習慣于這樣想: 這個時間是“幾時過了多少分”。尤其要把“快到幾時”或“幾時還不到”轉(zhuǎn)化成“幾時過多少分”,這樣才能避免認讀錯誤。另外,第1題還練習寫出鐘面上時間的方法,第2題培養(yǎng)認讀各種鐘、表面上時間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3、4題把認讀鐘面時間的練習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感受在校的作息時間都是固定的,每天的起床、睡覺時間也應(yīng)該有規(guī)律地合理安排。第4題認讀左起第二個鐘面的時間可能是難點,不僅由于這個時間是9時不到,而且時針與分針十分靠近。要堅持原有的認讀時間的思路和方法。第5、6題變換認讀時間的練習形式,通過給鐘面畫分針和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維持學習熱情,進一步掌握認讀時間的方法。
4. 感受“秒”,認識秒與分的關(guān)系。
在認識時、分之后教學秒,一方面增加有關(guān)時間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秒更好地體驗分。
第92頁例題把認識秒分成三步進行: 首先在跑100米的情境中引出“秒”,感受計量不到1分的時間需要使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接著結(jié)合鐘面圖介紹秒針,用“最長”“最細”等詞語形象地描述,使學生很快地認識秒針;最后利用鐘面上1小格的扇形色塊,理解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跋胂胱鲎觥钡?~4題都是感受秒的活動??粗娒嫔厦脶樀淖邉樱棵肱囊幌率?,通過有節(jié)奏地拍手,不但感受1秒是多長,還感受時間就是這樣1秒1秒地過去的。用接近60秒的時間從1數(shù)到60,是不看鐘面上的秒針,默默地體驗時間,既能體驗1秒的時間,也能體驗1分的時間。了解自己做一次深呼吸、跳20下繩、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時間,以及30秒時間能背幾句乘法口訣,也是在活動中感受秒。這些活動要合作進行,在做各項活動的時候,可請同伴幫助計時。另外,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要盡量保持安靜,因為體驗時間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和平穩(wěn)的心態(tài)。
秒與分之間的進率是學生在鐘面上發(fā)現(xiàn)的。要先調(diào)整分針和秒針的位置,使它們都正好指著“12”,便于看出秒針走60小格的同時,分針走了1小格。電子鐘的計時表示了幾時幾分幾秒,在鐘面上能看到時間1秒1秒地過去,再次體驗了秒。在8時30分59秒以后,鐘面時間變成8時31分0秒,讓學生思考這個變化,能加強對60秒是1分的理解。
“想想做做”第5題是全單元知識的綜合練習,要聯(lián)系時、分、秒的觀念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如果發(fā)生選錯單位的現(xiàn)象,也要聯(lián)系1時、1分、1秒有多長的體驗糾正錯誤。如午睡1分鐘、1秒鐘夠嗎?又如25小時、25秒鐘各是多長?吃飯需要25小時嗎?25秒鐘夠嗎?
本單元不要求進行時、分、秒單位的換算,如3分是多少秒、4時是多少分等。因為學生不具備進行換算的計算能力?!跋胂胱鲎觥钡?題是在感受時間長短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因為5分的時間比5秒長,所以5分>5秒;因為1時是60分,所以1時<100分。
【第九單元《時、分、秒》教材分析】相關(guān)文章:
,
成都小學生課外輔導培訓機構(gòu)哪家好
戴氏教育小中高課外輔導培訓,專注文化課補習培訓30年,針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教導,從基礎(chǔ)上矯正學習能力,為以后打下良好基礎(chǔ)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第七單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第七單元《位置和方向》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有關(guān)位置與方向的知識,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一部分是用“第幾排第幾個”以及類似的表達方式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另一部分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之間的位置關(guān)系。位置與方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認識周圍世界和生存空間,便于描述、交流空間里的事物與現(xiàn)象,從而...